[1] 王巧娥. 甘草有效成分的新型提取技术及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方法研究[D]. 厦门大学, 2004,(04) .
[2] 陈云华. 不同来源甘草的化学成分及其相关药效的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8,(12) .
[3] 付玉杰. 甘草黄酮和甘草酸提取纯化工艺研究[D]. 东北林业大学, 2002,(02) .
[4] 唐晓敏. 水分和盐分处理对甘草药材质量的影响[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8,(12) .
[5] 闫永红. 不同来源甘草的质量特征及评价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6,(12) .
[6] 丛媛媛. 新疆胀果甘草多糖的分离纯化、结构分析和生物活性研究[D]. 新疆医科大学, 2009,(01) .
[7] 李刚. 甘草酸ELISA法建立及栽培甘草产量与品质调控机理研究[D]. 中国农业大学, 2005,(05) .
[8] 谷会岩. 中国甘草资源生态学研究[D]. 东北林业大学, 2002,(01) .
[9] 卫平. 麻黄类药对组成规律的基础研究[D]. 南方医科大学, 2014,(11) .
[10] 崔永明. 甘草黄酮的分离鉴定、药效及其指纹图谱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09,(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