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邢俊玲. 背根节神经元超兴奋的电生理研究[D]. 第四军医大学, 2002,(01) .
[2] 缪雪蓉. Nav1.8在骨癌痛大鼠痛觉过敏维持机制中的作用研究[D]. 第二军医大学, 2009,(10) .
[3] 于耀清. 初级感觉神经元动作电位时空可塑性的离子通道机制[D]. 第四军医大学, 2009,(12) .
[4] 贾占峰. 神经元M通道、Na通道、TRPV1通道功能调节及神经元兴奋性调节的研究[D]. 河北医科大学, 2009,(10) .
[5] 陈谨. 长链肽类蝎神经毒素的药理作用机制研究[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2006,(10) .
[6] 刘艳红. RNA干扰技术抑制Nav1.8基因表达在疼痛研究中的应用[D].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2006,(09) .
[7] 肖玉成. 作用于电压门控钠通道的蜘蛛毒素的结构与功能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 2004,(04) .
[8] 高瑞. 电压门控钠通道亚型Nav1.5在卵巢癌中功能性表达的意义[D]. 华中科技大学, 2009,(11) .
[9] 付晖. PICK1基因敲除对炎性疼痛的作用及相关机制[D]. 华中科技大学, 2009,(11) .
[10] 刘伯一. 受体及药物引起的M/KCNQ钾通道、钙激活氯通道及内向整流钾通道的调控作用及其生理学意义[D]. 河北医科大学, 2009,(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