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林树燕. 鹅毛竹和异叶苦竹的生殖生物学研究[D]. 南京林业大学, 2010,(01) .
[2] 丁兴萃. 早竹衰老开花生理学基础研究[D]. 南京林业大学, 2007,(05) .
[3] 刘瑞香. 沙棘(Hippophae)土著种和外来种对干旱胁迫的生态适应性分析[D]. 内蒙古大学, 2006,(03) .
[4] 郭晓敏. 毛竹林平衡施肥及营养管理研究[D]. 南京林业大学, 2006,(11) .
[5] 方升佐. 经营措施对辐射松及杨树人工林长期立地生产力的影响[D]. 南京林业大学, 2005,(08) .
[6] 孙启祥. 竹子光抑制特征研究[D].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5,(08) .
[7] 沈振西. 宁夏南部柠条、沙棘和华北落叶松的液流与蒸腾耗水特性[D].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5,(08) .
[8] 邢新婷. 麻竹不同地理群体遗传变异分析及良种选育研究[D].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3,(03) .
[9] 陈云明. 黄土丘陵半干旱区人工沙棘林水文作用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2,(02) .
[10] 楼一平. 毛竹人工林持续立地生产力的研究[D].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