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李文渊. 祁连山岩浆作用有关硫化金属矿床成矿与找矿[D]. 西北大学, 2006, (11)
.
[2] 朱利东. 青藏高原北部隆升与盆地和地貌记录[D]. 成都理工大学, 2004, (04)
.
[3] 徐亚军. 北祁连造山带晚加里东—早海西期造山过程的沉积响应[D]. 中国地质大学, 2011, (03)
.
[4] 汤济广. 柴达木北缘西段中、新生代多旋回叠加改造型盆地构造演化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D]. 中国地质大学, 2007, (06)
.
[5] 张新虎. 甘肃省区域构造及区域成矿找矿研究[D]. 兰州大学, 2007, (04)
.
[6] 程晓敢. 祁连山北缘冲断带构造特征研究[D]. 浙江大学, 2007, (04)
.
[7] 邬光剑. 祁连山东段0.8Ma以来的构造隆升与气候变化[D]. 兰州大学, 2006, (11)
.
[8] 陈文彬. 河西走廊及邻近地区最新构造变形基本特征及构造成因分析[D].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004, (04)
.
[9] 张博文. 青海南祁连造山带内生金属矿床成矿作用研究[D]. 吉林大学, 2011, (06)
.
[10] 李陈侠. 东昆仑断裂带东段(玛沁—玛曲)晚第四纪长期滑动习性研究[D].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013, (0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