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武洪庆. 不同养殖海藻表面附着细菌多样性分析[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13,(11)
.
[2] 宋肖跃. 绿潮藻类对典型海域底栖生境影响及其饵料价值研究[D].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018,(11)
.
[3] 郑阵兵. 高光、光质和高盐胁迫下浒苔(Ulva prolifera)非光化学淬灭响应机制的比较分析[D].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018,(11)
.
[4] 徐福祥. 基于无人机及多源数据的黄海绿潮监测研究[D].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2018,(11)
.
[5] 王辉. 浒苔孢子形成过程的光合作用变化及其对信号分子一氧化氮的响应[D].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018,(02)
.
[6] 赵锐. 青岛近海两种生态环境可培养细菌多样性研究及3株海洋新菌的分类鉴定[D]. 中国海洋大学, 2013,(01)
.
[7] 王子峰. 海藻表面附着弧菌多样性分析及方法研究[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09,(07)
.
[8] 张悦. 改性粘土方法对典型藻华生物及大菱鲆胚胎的影响研究[D].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018,(12)
.
[9] 李靖. 改性粘土对几种藻华生物的去除作用及其生态环境效应[D].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018,(02)
.
[10] 徐涤. 海带外生菌的初步研究[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04,(0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