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曹博. 基于阿特拉津降解菌构建功能菌剂及其原位修复污染土壤研究[D]. 东北农业大学, 2018,(01)
.
[2] 董静. AMF-美人蕉共生系统降解水中阿特拉津特性的研究[D].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01)
.
[3] 蔡子平. 冬季温室不同农茬土当归育苗根际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对苗栽质量影响机理研究[D]. 甘肃农业大学, 2017,(11)
.
[4] 孙彩丽. 根际微生物对植物竞争和水分胁迫的响应机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10)
.
[5] 杨晓燕. 固定化阿特拉津降解菌—藻体系的构建及去除水体中阿特拉津的研究[D].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8,(12)
.
[6] 安德丽(Shahla Andleeb). 运用节杆菌株DNS10的阿特拉津生物修复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推测[D]. 东北农业大学, 2016,(08)
.
[7] 王军. 莠去津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分子多样性的影响[D]. 山东农业大学, 2012,(12)
.
[8] 赵良元. 水生植物水葱对沉积物中十溴联苯醚的修复机制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 2012,(08)
.
[9] 王岙. 共存污染物对沉积物及其主要组分吸附阿特拉津的影响研究[D]. 吉林大学, 2009,(0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