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胡绵好. 水生经济植物浮床技术改善富营养化水体水质的研究[D]. 上海交通大学, 2008,(08)
.
[2] 常会庆. 水生植物和微生物联合修复富营养化水体试验效果及机理研究[D]. 浙江大学, 2006,(09)
.
[3] 游永宁. 四种水生蔬菜的转录组学研究及EST-SSR标记的开发[D]. 武汉大学, 2016,(07)
.
[4] 米艳杰. 伊通河水体污染生态修复及效益评价[D]. 东北师范大学, 2016,(08)
.
[5] 胡金朝. 重金属污染对不同生境水生植物的毒害机理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 2006,(12)
.
[6] 叶思诚. 不同油茶无性系对低磷胁迫的响应及其分子基础研究[D].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7,(01)
.
[7] 韩冰. 慈姑属植物花大小二型性变异的比较研究[D]. 武汉大学, 2017,(01)
.
[8] 郑立国. 组合型生态浮床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及其机理研究[D]. 湖南农业大学, 2014,(07)
.
[9] 赵凤亮. 高效净化富营养化水体能源植物的筛选及其生理生态基础[D]. 浙江大学, 2013,(06)
.
[10] 刘书宇. 景观水体富营养化模拟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D].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8,(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