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陈培云. Ag(Ⅲ)配合物化学发光体系与发光机理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 河北大学, 2010,(11) .
[2] 杨春艳. 过渡金属超常氧化态配合物化学发光新体系的研究与应用[D]. 陕西师范大学, 2010,(12) .
[3] 李娜. 金属纳米粒子参与的化学发光及其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0,(09) .
[4] 牛晓颖. 基于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的绍兴黄酒风味成分定量分析及其酒龄鉴别的研究[D]. 浙江大学, 2010,(12) .
[5] 张亮亮. MALDI-TOF质谱联合NMR及HPLC分析植物单宁结构及抗氧化能力研究[D]. 厦门大学, 2009,(11) .
[6] 赵鹏程. 应用现代仪器分析技术鉴定字迹形成时间的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11,(11) .
[7] 段春凤. 金属纳米诱导的化学发光体系的设计及在免疫分析中的应用[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9,(10) .
[8] 徐俊芳. 左氧氟沙星群体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研究[D]. 复旦大学, 2009,(03) .
[9] 胡玉斐. 铜的超常氧化态配合物在化学发光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 西南大学, 2008,(09) .
[10] 李银环. 高锰酸钾体系后化学发光分析的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 2008,(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