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朱斐.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灭活制剂及多糖对克氏原螯虾抗WSSV作用的研究[D]. 浙江大学, 2011,(02)
.
[2] 李新苍. 克氏原螯虾Kazal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基因克隆、表达及功能分析[D]. 山东大学, 2010,(08)
.
[3] 董超华. 克氏原螯虾两种模式识别受体基因的克隆、重组表达及功能分析[D]. 中国海洋大学, 2009,(11)
.
[4] 王庆. 克氏原螯虾繁育机制及养殖生态学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 2013,(04)
.
[5] 李艳和. 克氏原螯虾在我国的入侵遗传学研究[D]. 华中农业大学, 2014,(01)
.
[6] 魏克强.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浙江株对实验动物克氏原螯虾的致病性及其重组囊膜蛋白rVp28保护效应的研究[D]. 浙江大学, 2005,(08)
.
[7] 张毅. 抗WSSV口服VP28亚单位疫苗研究及促克氏螯虾生长口服DNA药物研究[D]. 武汉大学, 2013,(11)
.
[8] 雷杰. 白斑综合征病毒重组蛋白对克氏原螯虾免疫效果的研究[D]. 浙江大学, 2008,(01)
.
[9] 秦真东. 鱼类红细胞和虾类血淋巴细胞的免疫特性和抗菌机理研究[D]. 华中农业大学, 2019,(01)
.
[10] 原居林. 克氏原螯虾和日本沼虾体内微囊藻毒素累积净化规律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0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