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菊平. 辣椒花药小孢子培养及其胚状体发生机理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06) .
[2] 张永强. 水稻T-DNA插入突变群体的构建与分析[D].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2,(02) .
[3] 郭奕明. 玉米的单倍体育种及基因转化的研究[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 2003,(01) .
[4] 蔡义东. 水稻反温敏两用核不育系go543s的应用基础研究[D]. 湖南农业大学, 2003,(03) .
[5] 邓勇. 蓝藻NAD(P)H脱氢酶复合体的结构与生理功能研究[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2004,(04) .
[6] 付立忠. 籼型水稻核不育系对温度敏感性的鉴定[D]. 浙江大学, 2004,(03) .
[7] 王玖瑞. 枣树雄性不育和胚败育研究[D]. 河北农业大学, 2004,(04) .
[8] 张君诚. 受钙影响花生(Arachis hypogaea L.)胚胎败育的分子机理研究[D]. 福建农林大学, 2004,(04) .
[9] 曾小美. ATP合酶的结构与功能及其在细胞光自养过程中的活性变化[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2005,(01) .
[10] 段雷. 中国酸沉降临界负荷区划研究[D]. 清华大学, 2006,(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