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郑宝江. 环境梯度变化对松嫩草地有毒植物影响的研究[D]. 东北林业大学, 2006,(10) .
[2] 侯太平. 草地有毒植物紫茎泽兰灭蚜活性物质及制剂研究[D]. 甘肃农业大学, 2002,(01) .
[3] 苏东敏. 1.有毒植物薄叶山柑和苦藤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2.当归化学成分及指纹图谱研究[D].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9,(09) .
[4] 陈子萱. 人工扰动对玛曲高寒沙化草地植物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影响[D]. 甘肃农业大学, 2009,(08) .
[5] 安慧. 子午岭林区典型植物生长的氮素调控机理[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11) .
[6] 卢萍. 内蒙古三种棘豆属植物中苦马豆素相关因子的研究[D].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8,(03) .
[7] 李景华. 东北城市园林中的药用园林植物[D]. 东北林业大学, 2007,(06) .
[8] 张启东. 30种药用植物杀虫杀菌活性筛选及冬青卫矛杀虫活性成分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06) .
[9] 欧阳静. 中国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D]. 新疆大学, 2006,(12) .
[10] 初玉. 浑善达克沙地植物功能型多样性[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 2006,(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