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陶华. 梗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鉴定及淡绿叶色遗传[D]. 浙江大学, 2005,(07) .
[2] 付立忠. 籼型水稻核不育系对温度敏感性的鉴定[D]. 浙江大学, 2004,(03) .
[3] 陈小荣.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鉴定及培矮64S转Xa21基因后代分析[D]. 浙江大学, 2002,(02) .
[4] 周元飞. 水稻光温敏核雄性不育遗传及基因定位研究[D]. 浙江大学, 2008,(09) .
[5] 廖伏明.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培矮64S低温下育性表达及其稳定性研究[D]. 湖南农业大学, 2003,(02) .
[6] 程式华. 水稻环境敏感核不育系的分类、遗传及亚种间杂交稻亲本选配研究[D]. 南京农业大学, 2002,(01) .
[7] 王际凤. 籼稻CMS和TGMS的不育基因互作及育性稳定性研究[D]. 南京农业大学, 2008,(05) .
[8] 张华丽. 水稻光温敏雄性核不育基因鉴定与研究[D]. 浙江大学, 2015,(01) .
[9] 陶爱林. 光温敏不育水稻不育临界温度的遗传及分子机理研究[D]. 华中农业大学, 2004,(03) .
[10] 李晏军. 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发展研究(1964~2010)[D]. 南京农业大学, 2013,(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