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张成伟. 玉米ZmCIPK31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D].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9,(10)
.
[2] 郑军. 玉米幼苗水分胁迫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分析[D]. 中国农业大学, 2004,(03)
.
[3] 黄聪琳. 拟南芥CBL和CIPK参与冷胁迫信号通路的研究[D]. 兰州大学, 2011,(09)
.
[4] 张和臣. 逆境条件下胡杨CBL-CIPK信号途径转导的分子机制研究[D]. 北京林业大学, 2010,(09)
.
[5] 陈勋基. 玉米ZmCIPK12和ZmCIPK21基因的克隆及抗逆分子机理研究[D]. 中国农业大学, 2015,(03)
.
[6] 秦玉芝. 拟南芥CIPK14和EGY1基因作用于胁迫应答和光反应中的生化分析[D]. 湖南大学, 2009,(08)
.
[7] 路运才. 玉米和黑麦草漆酶基因的克隆和系统发育分析及玉米水分胁迫下基因表达研究[D].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5,(07)
.
[8] 向勇. 水稻抗逆境相关基因的分离和功能分析[D]. 华中农业大学, 2009,(01)
.
[9] 庞晓斌. 小麦幼苗水分胁迫应答基因表达谱[D]. 吉林大学, 2006,(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