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向凤宁. 小麦远缘体细胞杂交及体细胞杂种的遗传研究[D]. 山东大学, 2005,(06)
.
[2] 杨红花. 李、杏属间远缘杂交及种质创新的研究[D]. 山东农业大学, 2005,(01)
.
[3] 陈新宏. 大麦与小麦杂交及其杂种后代的创制、鉴定和应用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4,(01)
.
[4] 周青平. 高寒地区一年生禾豆饲草混播群落内部组分及调控的研究[D]. 甘肃农业大学, 2005,(02)
.
[5] 陈春丽. 柑橘体细胞杂种细胞遗传学及抗CTV等基因对枳的FISH分析[D]. 华中农业大学, 2006,(03)
.
[6] 李兴锋. 小麦三属杂种的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D]. 山东农业大学, 2003,(03)
.
[7] 陈静. 抗病、优质小麦—簇毛麦—黑麦三属杂种种质材料的选育及其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D]. 四川农业大学, 2002,(01)
.
[8] 郑卓. 新疆野生油菜的利用研究[D]. 湖南农业大学, 2005,(06)
.
[9] 林小虎. 中间偃麦草抗白粉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及分子标记鉴定[D]. 山东农业大学, 2005,(07)
.
[10] 陈佩度. 染色体分带和非整倍体技术在小麦细胞遗传研究中的综合运用[D]. 南京农业大学, 2005,(0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