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郭新荣. 马桑倍半萜内酯对粘虫毒理学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11) .
[2] 崔俊. 羟基马桑毒素结构改造及其对昆虫的毒杀机理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01) .
[3] 李柯. 粘虫取食行为候选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 2011,(10) .
[4] 祁志军. 苦皮藤素V受体的免疫定位及东方粘虫中肠cDNA文库构建[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08) .
[5] 周琳. 雷公藤总生物碱杀虫作用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06) .
[6] 李克斌. 粘虫和甜菜夜蛾保幼激素、能源物质及相关酶活力与飞行关系[D]. 中国农业大学, 2005,(03) .
[7] 王慧. 3种蒿属植物杀虫成分提取及制剂配制[D]. 东北林业大学, 2012,(11) .
[8] 张新瑞. 红蓼提取物的杀虫作用和作用机理研究[D]. 甘肃农业大学, 2011,(06) .
[9] 刘雨晴. 黄荆杀虫活性成分的分离与鉴定及其对棉蚜和菜青虫的生物效应[D]. 山东农业大学, 2011,(05) .
[10] 陈小平. 川乌头总生物碱生物活性及作用机理研究[D]. 南京林业大学, 201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