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李利敏. 樟树缺铁成因及其矫治技术研究[D]. 浙江大学, 2010,(10)
.
[2] 赵佐平. 陕西苹果、猕猴桃果园施肥技术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03)
.
[3] 殷学仁. 猕猴桃果实后熟进程中乙烯信号转导元件功能及其对非生物胁迫的应答[D]. 浙江大学, 2010,(12)
.
[4] 李明军. 苹果和猕猴桃抗坏血酸形成与积累的生理和分子机理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10)
.
[5] 任亚梅. 猕猴桃果实叶绿素代谢及生理特性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10)
.
[6] 米银法. 猕猴桃实生苗对根际低氧胁迫的抗性评价及抗性生理机制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10)
.
[7] 金崇伟. 机理Ⅰ植物缺铁响应机制和信号调控途径[D]. 浙江大学, 2010,(07)
.
[8] 刘孟臣. 一氧化氮处理提高肥城桃和猕猴桃果实贮藏性能生理机制的研究[D]. 山东农业大学, 2009,(08)
.
[9] 王明元. 丛枝菌根真菌对柑橘铁吸收的效应及其作用机理[D]. 华中农业大学, 2009,(07)
.
[10] 周利华. 比利时杜鹃缺铁失绿症形成机理及诊断技术研究[D]. 北京林业大学, 2008,(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