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李文龙. 秦香止泻方对湿热泄泻的临床疗效观察及作用机制研究[D].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3,(09)
.
[2] 卢刚. 针刺足三里穴、曲池穴对腹泻大鼠模型结肠运动调节的中枢机制研究[D]. 湖北中医学院, 2011,(03)
.
[3] 张旭. 木香生用理气煨熟止泻原理研究[D].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1,(12)
.
[4] 王新. 胃肠安丸药理学研究及止泻功效新探[D]. 天津医科大学, 2011,(05)
.
[5] 冯百岁. 肥大细胞在细菌性腹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 郑州大学, 2011,(10)
.
[6] 苏晓兰. 温肾健脾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疗效及其作用机制初探[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08)
.
[7] 唐洪梅. 肠激安胶囊制剂学及干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机理研究[D].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8,(02)
.
[8] 谭洁. 九香止泻片对湿热泄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作用机制的研究[D].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6,(05)
.
[9] 胡屹屹. 白头翁汤及其主要成分抗大肠杆菌内毒素的作用机理研究[D]. 南京农业大学, 2011,(04)
.
[10] 黎壮伟. 温病湿热证线粒体氧化损伤、能量代谢及中药干预机制研究[D].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0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