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郭金丽. 三种根茎型禾草繁殖特性及其生态适应性研究[D].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8,(03) .
[2] 石松利. 不同生境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 Maxim.)生理生态适应机制及濒危机理研究[D]. 内蒙古大学, 2010,(04) .
[3] 孟金柳.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3种常见毛茛科植物繁殖对策的研究[D]. 兰州大学, 2010,(10) .
[4] 徐飞. 不同生境下麻栎和刺槐幼苗整株及叶性状的表型可塑性研究[D]. 山东大学, 2010,(05) .
[5] 王天慧. 植物表型可塑性及生活史对策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06,(10) .
[6] 牛克昌.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群落主要组分种繁殖特征对施肥和放牧的响应[D]. 兰州大学, 2008,(12) .
[7] 耿宇鹏. 入侵种喜旱莲子草在异质生境中的适应对策研究[D]. 复旦大学, 2007,(02) .
[8] 郭辉. 青藏高原东部马先蒿属繁殖对策随海拔的变化研究[D]. 兰州大学, 2010,(09) .
[9] 于飞海. 克隆植物对异质性环境的生态适应对策[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 2003,(01) .
[10] 刘芳. 黄土丘陵沟壑区茭蒿(Artemisia giraldii)的生态适应性研究[D]. 内蒙古大学, 201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