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宋鲁彬. 中国黑茶药理功能评价及活性物质研究[D]. 湖南农业大学, 2009,(08) .
[2] 吕毅. 氟与茶叶品质化学和微生物学的研究[D]. 浙江大学, 2004,(03) .
[3] 金裕范. 不同产地、加工工艺及储存年限普洱茶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比较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12) .
[4] 邓放明. 茯砖茶中冠突散囊菌分离培养及其发酵液胞外多糖与应用酶学研究[D]. 湖南农业大学, 2008,(07) .
[5] 傅冬和. 茯砖茶中活性成分的高通量筛选及功能研究[D]. 湖南农业大学, 2008,(02) .
[6] 倪德江. 乌龙茶多糖的形成特征、结构、降血糖作用及其机理[D]. 华中农业大学, 2003,(04) .
[7] 吕海鹏. 普洱茶品质的仪器鉴定研究[D]. 浙江大学, 2013,(08) .
[8] 王坤波. 茶黄素的酶促合成、分离鉴定及功能研究[D]. 湖南农业大学, 2008,(07) .
[9] 杨子银. 茶(红茶)与茶(Camellia sinensis)花多酚类物质的分离鉴定及其抗氧化机理研究[D]. 浙江大学, 2007,(03) .
[10] 金珍淑. 关于陆羽《茶经》中饮茶观点的研究[D]. 浙江大学, 2006,(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