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蒲育林. 马铃薯微型薯活力及其调控机理研究[D]. 甘肃农业大学, 2009,(03)
.
[2] 李勤志. 中国马铃薯生产的经济分析[D]. 华中农业大学, 2009,(02)
.
[3] 姜红霞. 甘肃省马铃薯贮藏期病害种类及坏疽病研究[D]. 甘肃农业大学, 2015,(05)
.
[4] 郑顺林. 营养因素对马铃薯块茎发育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D]. 四川农业大学, 2009,(01)
.
[5] 张迟. 抑制马铃薯Acid Invertase基因表达对块茎淀粉—糖代谢的影响研究[D]. 华中农业大学, 2008,(02)
.
[6] 成善汉. 马铃薯块茎低温糖化机理及转化酶抑制子基因的克隆与功能鉴定[D]. 华中农业大学, 2006,(03)
.
[7] 辛建华. 钙素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光合作用及物质代谢影响的研究[D]. 沈阳农业大学, 2010,(01)
.
[8] 焦峰. 马铃薯氮素吸收分配特性及高效利用生理机制研究[D].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12,(12)
.
[9] 李晓静. 增施CO_2对马铃薯生长及氮素营养的影响[D].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0,(10)
.
[10] 刘俊霞. 中国马铃薯国际贸易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0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