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张国权. 荞麦淀粉理化特性及改性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06)
.
[2] 张美莉. 萌发荞麦种子内黄酮与蛋白质的动态变化及抗氧化性研究[D]. 中国农业大学, 2004,(03)
.
[3] 秦培友. 我国主要荞麦品种资源品质评价及加工处理对荞麦成分和活性的影响[D].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10)
.
[4] 任强. 苦荞麦化学成分及其代谢产物分析和鉴定方法研究[D].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3,(11)
.
[5] 刘光德. 野生金荞麦类黄酮次生代谢分子调控研究[D]. 西南大学, 2007,(04)
.
[6] 王克勤. 芹菜黄酮类物质的分离纯化与药理功能研究[D]. 湖南农业大学, 2010,(12)
.
[7] 马婧. 金荞麦[Fagopyrum dibotrys (D.Don) Hara]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重要功能基因的克隆、功能验证及表达特性分析[D]. 西南大学, 2012,(12)
.
[8] 张珉. 皱皮柑果皮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纯化及分离鉴定[D]. 湖南农业大学, 2009,(08)
.
[9] 李俶. 槲寄生中生物碱与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纯化及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D]. 南昌大学, 2007,(06)
.
[10] 智秀娟. 苦荞功能成分的研究及NIR技术在荞麦制品防伪中的应用[D]. 中国农业大学, 2015,(0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