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史艳萍. 生物素化普鲁兰多糖衍生物作为纳米药物载体的研究[D].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8,(09) .
[2] 周静. 丹参酮IIA对自杀基因旁观者效应增效作用及机制研究[D].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10) .
[3] 魏贤莉. 丹参酮ⅡA诱导肾细胞癌细胞凋亡及其分子机制[D]. 暨南大学, 2013,(06) .
[4] 王文权. 丹参酮ⅡA通过促血管正常化抑制肝癌姑息性切除术后转移增强及延长生存期[D]. 复旦大学, 2013,(02) .
[5] 杨萍. 丹参酮ⅡA及Prohibitin蛋白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南方医科大学, 2010,(12) .
[6] 黄玉芳. 高胆固醇血症兔SO细胞Kv1.5和BKca通道活性下调的机制及丹参酮ⅡA磺酸钠的作用[D]. 第四军医大学, 2011,(06) .
[7] 曾旋. 偶联生物素—亲和素系统的聚乙烯亚胺类肿瘤靶向基因载体的制备及其转染性能研究[D]. 武汉大学, 2015,(05) .
[8] 贺环宇. 丹参酮ⅡA对大鼠肺间质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 大连医科大学, 2014,(12) .
[9] 林红. 单抗CD44-生物素—亲和素绑定技术用于软骨组织工程的效果研究[D]. 复旦大学, 2013,(03) .
[10] 宋雨鸿. 丹参多糖抗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及其免疫调节机制的研究[D]. 南方医科大学, 201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