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胡燕. 儿童食物过敏的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研究[D]. 重庆医科大学, 2003,(01)
.
[2] 李宏. 花生变应原研究[D].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6,(11)
.
[3] 刘晓毅. 大豆食源性致敏蛋白的识别、去除及脱敏后加工特性研究[D]. 中国农业大学, 2005,(05)
.
[4] 李欣. 水牛乳中β-乳球蛋白的IgG结合表位的定位研究[D]. 南昌大学, 2008,(11)
.
[5] 李振兴. 虾(Penaeus Vannamei)过敏原免疫活性的研究[D]. 中国海洋大学, 2007,(03)
.
[6] 常颖. 趋化因子CCL18在过敏性疾病发病机理中的作用[D]. 吉林大学, 2006,(10)
.
[7] 阮岩. 利用组胺皮肤试验对比中西药抗组胺作用[D].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5,(06)
.
[8] 熊天琴. 辛夷挥发油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分子机理研究[D].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4,(01)
.
[9] 蒋娟. 生殖支原体及解脲脲原体与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相关性的研究[D].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6,(12)
.
[10] 孙博航. 银柴胡的化学成分和抗过敏活性研究[D]. 沈阳药科大学, 2007,(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