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温远光. 连栽桉树人工林植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长期实验研究[D]. 四川大学, 2008,(05) .
[2] 易志军. 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中林木生长、养分平衡与地力维护研究[D]. 中南林学院, 2002,(02) .
[3] 张国盛. 耕种方式对农田表层土壤结构及有机碳影响的研究[D]. 甘肃农业大学, 2007,(04) .
[4] 方晰. 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贮量与碳平衡的研究[D]. 中南林学院, 2005,(06) .
[5] 门明新. 基于空间数据库的土壤侵蚀和碳氮储量研究[D]. 中国农业大学, 2005,(05) .
[6] 张艳华. 澳大利亚东南部台地桉树恢复生态机理的研究[D]. 东北林业大学, 2004,(01) .
[7] 潘辉. 三种相思树人工林凋落物养分归还功能及碳平衡研究[D]. 福建农林大学, 2008,(11) .
[8] 王晓春. 中国东北亚高山林线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D]. 东北林业大学, 2004,(04) .
[9] 王军邦. 中国陆地净生态系统生产力遥感模型研究[D]. 浙江大学, 2005,(01) .
[10] 赵敏. 中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收支评估[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 2005,(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