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韩秀荣.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生长的多环境效应因子影响解析研究[D]. 中国海洋大学, 2009,(11) .
[2] 宋书群. 黄、东海浮游植物功能群研究[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10,(10) .
[3] 孙百晔.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生长的光照效应研究[D]. 中国海洋大学, 2009,(02) .
[4] 方涛. 光照和N、P营养盐的共同作用对长江口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D]. 华东师范大学, 2008,(11) .
[5] 孔凡洲. 长江口赤潮区浮游植物的粒级结构、种类组成和色素分析[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12,(10) .
[6] 李云. 不同时间尺度长江口及毗邻海域浮游生物群落变化过程的初步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2008,(12) .
[7] 金海燕. 近百年来长江口浮游植物群落变化的沉积记录研究[D]. 浙江大学, 2010,(12) .
[8] 林军. 长江口外海域浮游植物生态动力学模型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2011,(09) .
[9] 赖俊翔.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植物色素与富营养化研究[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11,(08) .
[10] 李雁宾.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季节性赤潮生消过程控制机理研究[D]. 中国海洋大学, 2009,(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