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军. 人体四肢经穴筋膜基础的医学影像学研究[D]. 南方医科大学, 2009,(06) .
[2] 刘宝义. 阴阳五行原理与藏象经络实质初探[D].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4,(04) .
[3] 卢刚. 针刺足三里穴、曲池穴对腹泻大鼠模型结肠运动调节的中枢机制研究[D]. 湖北中医学院, 2011,(03) .
[4] 龚萍. 针刺腧穴对局部及中枢作用机制的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07,(03) .
[5] 杨洪钦. 基于医学光子技术的人体经络现象研究[D]. 浙江大学, 2007,(02) .
[6] 马晓彤. 脏腑经络系统相关规律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3,(03) .
[7] 王春雷. 针灸经穴与筋膜汇集区相关性的数字解剖学研究[D]. 南方医科大学, 2009,(05) .
[8] 李爱辉. 穴位和经络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探讨[D].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6,(12) .
[9] 钱春艳. 电针曲池穴对二肾一夹高血压大鼠血压及颈总动脉血管重构的影响[D]. 湖北中医学院, 2008,(10) .
[10] 张维波. 中医经络的生物力学研究[D]. 北京工业大学, 2005,(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