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冯涛. 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Ledeb.)Roem.)部分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研究[D]. 山东农业大学, 2008,(01) .
[2] 张含国. 红皮云杉遗传多样性的研究[D]. 东北林业大学, 2005,(06) .
[3] 彭幼红. 青藏高原东缘青杨(Populus cathayana Rehd.)遗传多样性研究[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2007,(05) .
[4] 陈国娟. 卧龙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的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subsp.sinensis)天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2008,(01) .
[5] 刘庄.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承载力评价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 2004,(04) .
[6] 李爱青. 红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其分子标记研究[D]. 湖南农业大学, 2008,(01) .
[7] 周新成. 我国西北地区赖草的遗传多样性及赖草属8个物种基因组来源的分子进化分析[D].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8,(01) .
[8] 张勇. 白刺属植物分子系统学及遗传多样性研究[D]. 兰州大学, 2007,(02) .
[9] 闫桂琴. 太白红杉种群生态及遗传结构研究[D]. 西北大学, 2002,(01) .
[10] 王红卫. 银杉的分子谱系地理学研究[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 2007,(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