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魏安智. 仁用杏抗寒机理研究与抗寒物质筛选[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06) .
[2] 郁万文. 银杏抗寒机理及种质资源抗寒性评定的初步研究[D]. 南京林业大学, 2008,(10) .
[3] 周蕴薇. 翠南报春抗寒生理生态学研究[D]. 东北林业大学, 2002,(01) .
[4] 郭惠红. 金边卫矛(Euonymus radicans ‘Emorald & Gold’)低温抗性研究[D]. 北京林业大学, 2004,(04) .
[5] 张建秋. 耐寒、耐旱桑树新品种—向海桑1号的选择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D]. 北京林业大学, 2007,(03) .
[6] 徐娜. 低温胁迫对锦熟黄杨生理特性的影响[D]. 东北林业大学, 2007,(06) .
[7] 杨永清.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在低温和增强UV-B胁迫下的生态生理反应[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2007,(05) .
[8] 周洲. 转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PtFAD2和PtFAD3银腺杨84K的抗寒性研究[D].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7,(06) .
[9] 刘德兵. 低温胁迫对香蕉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及冷诱导相关基因的分离[D].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2008,(03) .
[10] 韦善君. 结缕草抗寒性及转录因子CBF1的转化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08,(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