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永军. 超高产夏玉米群体质量与个体生理功能研究[D]. 山东农业大学, 2009,(02) .
[2] 王志刚. 超高产春玉米根冠结构、功能特性及农艺节水补偿机制研究[D].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9,(09) .
[3] 王延波. 玉米超高产育种理论与实践及优化栽培技术研究[D]. 沈阳农业大学, 2010,(01) .
[4] 陆卫平. 玉米高产群体质量指标及其调控途径[D]. 南京农业大学, 2005,(07) .
[5] 李明. 寒地高产玉米产量及品质形成与调控规律研究[D]. 东北农业大学, 2002,(02) .
[6] 王宜伦. 超高产夏玉米氮肥运筹效应及其生理基础研究[D]. 河南农业大学, 2012,(06) .
[7] 张玉芹. 超高产春玉米根冠特性及钾素养分调控效应的研究[D].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1,(12) .
[8] 陈传永. 东北春玉米高产群体结构与功能特点及产量性能定量分析[D].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10) .
[9] 王鹏文. 栽培措施和生态环境条件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D]. 沈阳农业大学, 2006,(11) .
[10] 刘淑云. 不同施肥制度对夏玉米产量与品质形成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D]. 山东农业大学, 2005,(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