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刘海军. 红景天组织和细胞培养及药用有效成分提取研究[D]. 北京林业大学, 2007,(01)
.
[2] 马兰青. 高山红景天红景天甙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D]. 吉林大学, 2005,(06)
.
[3] 马莉. 红景天苷抗疲劳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D]. 第二军医大学, 2006,(09)
.
[4] 刘志伟. 菱叶红景天有效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D]. 华中农业大学, 2003,(04)
.
[5] 吴双秀. 高山红景天颗粒状愈伤组织悬浮培养和红景天甙的诱导[D]. 东北林业大学, 2002,(01)
.
[6] 张继星. 二种与高山红景天红景天甙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分离及功能研究[D]. 吉林大学, 2007,(04)
.
[7] 于寒松. 红景天糖基转移酶家族基因克隆、鉴定及转基因发根系统的建立[D]. 吉林大学, 2008,(11)
.
[8] 戚玮琳. 红景天对乳腺癌的作用及其调节机制[D]. 复旦大学, 2007,(02)
.
[9] 邓世明. 红景天总鞣质提取工艺、质量标准和药理活性研究[D].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2007,(06)
.
[10] 毕会敏. 红景天有效成分的提取及活性分析[D]. 吉林大学, 2008,(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