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白向飞. 中国煤中微量元素分布赋存特征及其迁移规律试验研究[D].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2004,(03)
.
[2] 赵峰华. 煤中有害微量元素分布赋存机制及燃煤产物淋滤实验研究[D].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07,(03)
.
[3] 胡中信. 济北煤田煤中敏感性微量元素及其环境意义研究[D]. 中国矿业大学, 2011,(05)
.
[4] 郑刘根. 煤中汞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9,(06)
.
[5] 王蕾. 中国煤中硒的分布、赋存状态和环境地球化学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3,(01)
.
[6] 夏筱红. 煤中有害元素直接液化迁移行为及其环境效应[D]. 中国矿业大学, 2010,(02)
.
[7] 武旭仁. 鲁西南煤矿区重金属元素环境地球化学特征研究[D]. 武汉理工大学, 2013,(05)
.
[8] 王明仕. 中国煤中砷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2006,(08)
.
[9] 杨梅. 淮南煤田(以朱集矿为例)侵入岩和煤中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3,(01)
.
[10] 陈健. 淮南煤田煤地球化学对岩浆侵入的响应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3,(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