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代建军. Ang-(1-7)、AngⅡ、缬沙坦及卡托普利对急性心房电重构犬心房肌细胞钾通道电流的影响[D]. 天津医科大学, 2006,(09) .
[2] 黄鑫. 钙调蛋白信号转导系统参与心房颤动电重构的机制[D]. 第二军医大学, 2006,(09) .
[3] 叶自林. 血管紧张素-(1-7)对高血压大鼠肾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第三军医大学, 2003,(02) .
[4] 王锦. 血管紧张素-(1-7)在延髓腹外侧调节血压的机制[D]. 复旦大学, 2007,(02) .
[5] 白晨. 心房颤动右心房结构重构检测方法、机制和药物干预的研究[D]. 山东大学, 2007,(04) .
[6] 马丽. 自主神经在起源于肺静脉的阵发性房颤机制中的作用[D]. 新疆医科大学, 2007,(04) .
[7] 王江. ACE/ACE2相互负向调节与心力衰竭心肌重构的关系[D]. 第三军医大学, 2008,(03) .
[8] 马瑞彦. 快速心房起搏早期兔心房肌电生理重构和维拉帕米作用的实验研究[D]. 第三军医大学, 2006,(11) .
[9] 唐恺. 心房颤动机制的研究及射频导管消融[D].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6,(11) .
[10] 刘恩照. 依那普利、厄贝沙坦及血管紧张素-(1-7)对慢性房颤心房重构的影响[D]. 天津医科大学, 2008,(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