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何余堂. 白菜型油菜的遗传多样性及特殊种质资源的研究[D]. 华中农业大学, 2005,(01)
.
[2] 赵建军. 白菜类作物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D].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5,(07)
.
[3] 刘平武. 甘蓝型油菜人工合成种及杂交种亲本遗传多样性评价与研究[D]. 华中农业大学, 2006,(03)
.
[4] 韩建明. 不结球白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遗传模型分析及bcDREB2基因片段克隆[D]. 南京农业大学, 2008,(05)
.
[5] 胡立勇. 油菜品质形成的生理生态基础研究[D]. 华中农业大学, 2006,(03)
.
[6] 盛小光. 花椰菜和大白菜新种质创制[D]. 南京农业大学, 2011,(04)
.
[7] 石磊. 甘蓝型油菜硼高效的生理基础及硼高效基因的定位[D]. 华中农业大学, 2006,(03)
.
[8] 刘志文. 人工合成甘蓝型黄籽油菜的分子标记和利用研究[D]. 华中农业大学, 2006,(03)
.
[9] 张学昆. 甘蓝型黄籽油菜遗传多样性及其透明种皮对种子生理的影响[D]. 西南农业大学, 2005,(06)
.
[10] 徐海明. 种质资源核心库构建方法的研究及其应用[D]. 浙江大学, 2005,(0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