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徐晓斐. 牙鲆群体遗传多样性及鲽形目鱼类系统关系分析研究[D]. 中国海洋大学, 2005,(08)
.
[2] 王秀良. RAPD和ISSR标记在海带种质及其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05,(03)
.
[3] 钟其旺. 几种鲆鲽鱼类Myostatin基因的克隆及结构和表达分析[D]. 中国海洋大学, 2008,(04)
.
[4] 尤锋. 牙鲆群体遗传多样性及鲽形目鱼类分子系统学初步研究[D].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002,(01)
.
[5] 张文静. 微卫星DNA及ISSR技术在原生动物中的应用研究[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2006,(11)
.
[6] 周延清. 三种经济植物遗传多样性的ISSR和RAPD分析、fad基因克隆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D]. 西北大学, 2006,(02)
.
[7] 王晓清. 大黄鱼DNA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遗传育种中应用研究[D]. 湖南农业大学, 2008,(07)
.
[8] 王忠卫. 遗传标记在鱼类育种和生态研究中的应用[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2006,(01)
.
[9] 陈省平. 赤点石斑鱼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D]. 中国海洋大学, 2009,(01)
.
[10] 张志伟. 草鱼野生和养殖群体间遗传结构比较研究[D]. 南京农业大学, 2007,(0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