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赵勇. 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解析不同处理状况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D]. 南京农业大学, 2006,(11)
.
[2] 龙健. 我国南方红壤矿区复垦土壤微生物生态特征及其恢复研究[D]. 浙江大学, 2004,(03)
.
[3] 贾国梅. 黄土高原地区植被演替和土地管理对土壤养分、微生物活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D]. 兰州大学, 2006,(09)
.
[4] 李骁. 珍稀植物四合木分布区特有土壤微生物区系研究[D]. 内蒙古大学, 2007,(06)
.
[5] 张瑞福. 有机磷农药长期污染土壤的微生物分子生态效应[D]. 南京农业大学, 2004,(03)
.
[6] 韩雪梅. 地上植物、地球化学元素及电池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D]. 山东大学, 2007,(03)
.
[7] 刘鸿雁. 缙云山森林群落次生演替中土壤特性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西南农业大学, 2005,(06)
.
[8] 张于光. 三江源国家自然保护区土壤微生物的分子多样性研究[D]. 湖南农业大学, 2005,(06)
.
[9] 赵常明. 岷江上游亚高山退化天然林恢复重建过程生物多样性和土壤氮素动态研究[D].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5,(08)
.
[10] 蒋金平. 黄土高原半干旱丘陵区生态恢复中植被与土壤质量演变关系[D]. 兰州大学, 2008,(0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