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刘涛. 利用侵染性cDNA研究甜菜坏死黄脉病毒RNA5与病毒致病性的关系[D]. 中国农业大学, 2003,(03)
.
[2] 席德慧. 甜菜黑色焦枯病毒和烟草坏死病毒的比较病毒学研究[D]. 中国农业大学, 2004,(03)
.
[3] 范慧艳. 甜菜坏死黄脉病毒侵染本生烟和大果甜菜的生物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D]. 中国农业大学, 2014,(08)
.
[4] 梁新苗. SCMV-BJ全长cDNA克隆的构建及其部分基因与致病性关系的探索[D]. 中国农业大学, 2005,(05)
.
[5] 卓娜. 中国甜菜坏死黄脉病毒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及p25突变体的构建[D]. 中国农业大学, 2015,(07)
.
[6] 卓涛. 马铃薯卷叶病毒内蒙古分离物抑制子P0关键氨基酸定位[D]. 中国农业大学, 2014,(08)
.
[7] 廖乾生. 黄瓜花叶病毒2b基因及其与卫星RNA互作研究[D]. 浙江大学, 2007,(04)
.
[8] 原雪峰. 甜菜黑色焦枯病毒的基因功能及表达策略研究[D]. 中国农业大学, 2005,(05)
.
[9] 董家红. 小麦黄花叶病毒侵染性cDNA克隆及细胞侵染体系的建立[D]. 中国农业大学, 2004,(03)
.
[10] 王亚南. 辣椒轻斑驳病毒的检测及其与烟草花叶病毒症状差异相关因子研究[D].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8,(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