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孟祥春. 非洲菊花生长、花色素苷积累及CHS、DFR基因表达的光调控研究[D]. 华南师范大学, 2004,(03) .
[2] 王曼. 蓝光诱导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L.)花色素苷积累及CHS基因表达的信号转导研究[D]. 华南师范大学, 2004,(02) .
[3] 张学英. 李果实着色与花色素苷合成机理研究[D]. 浙江大学, 2008,(09) .
[4] 祝钦泷. 彩叶草(Solenostemon scutellarioides)叶色形成相关的花色素苷生物合成途径的分子调控研究[D]. 西南大学, 2007,(05) .
[5] 赵昶灵. 几个梅花品种花色的时空变化、花色苷的分子结构和F3'H克隆的研究[D]. 南京农业大学, 2005,(05) .
[6] 李春斌. 银杏组织、细胞悬浮培养及银杏黄酮和萜内酯的提取、纯化和检测方法研究[D]. 大连理工大学, 2003,(02) .
[7] 白新祥. 菊花花色形成的表型分析[D]. 北京林业大学, 2007,(02) .
[8] 陈大清. 不同光质和激动素对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L.)幼苗光形态建成影响的研究[D]. 华南师范大学, 2002,(02) .
[9] 刘小强. 紫肉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花色素苷生物合成的分子调控研究[D]. 西南大学, 2011,(05) .
[10] 张开明. 四季秋海棠(Begonia semperflorens)叶片中花色素苷的光保护作用和低温诱导机理[D]. 浙江大学, 201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