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罗旭彪. 生物碱的分离分析及其液相色谱保留机理的研究[D]. 湖南大学, 2007,(06)
.
[2] 李俶. 槲寄生中生物碱与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纯化及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D]. 南昌大学, 2007,(06)
.
[3] 周琳. 雷公藤总生物碱杀虫作用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06)
.
[4] 刘永刚. 附子及附子理中丸中乌头类生物碱的化学和代谢研究[D]. 吉林大学, 2007,(03)
.
[5] 赵宝玉. 疯草(甘肃棘豆)生物碱系统分析及其毒性的比较病理学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2,(01)
.
[6] 季红. Ⅰ.宣威乌头中生物碱成分的研究 Ⅱ.紫杉醇类似物的合成研究Ⅸ.去甲二萜生物碱转化合成紫杉醇类似物的研究[D]. 四川大学, 2007,(03)
.
[7] 孙放. 二萜生物碱的化学研究[D].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6,(12)
.
[8] 唐元清. 吴茱萸化学成分的研究及喹诺酮生物碱的合成[D].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6,(11)
.
[9] 王安邦. 莨菪烷生物碱的合成路线改进及其不对称合成研究[D].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6,(11)
.
[10] 张洪贵. 毒性乌头生物碱代谢产物研究[D]. 吉林大学, 2006,(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