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王福刚. 同位素技术在黄河下游悬河段(河南段)水循环特征研究中的应用[D]. 吉林大学, 2006,(10)
.
[2] 柳富田. 基于同位素技术的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北区地下水循环及水化学演化规律研究[D]. 吉林大学, 2008,(11)
.
[3] 董维红. 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技术在鄂尔多斯白垩系自流水盆地深层地下水~(14)C年龄校正中的应用[D]. 吉林大学, 2005,(06)
.
[4] 桂和荣. 皖北矿区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判别模式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7,(04)
.
[5] 张平中. 中国青藏高原东部石笋氧同位素记录的气候变化研究[D]. 兰州大学, 2007,(04)
.
[6] 郎赟超. 喀斯特地下水文系统物质循环的地球化学特征[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2006,(08)
.
[7] 万利勤. 济南泉域岩溶地下水的示踪研究[D].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8,(08)
.
[8] 朱高峰. 同位素水文地质学的数学方法及其在西北干旱内陆河流域的应用[D]. 兰州大学, 2008,(12)
.
[9] 侯光才. 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地下水系统及其水循环模式研究[D]. 吉林大学, 2008,(11)
.
[10] 刘卫国. 沉积环境中的硼、氯同位素地球化学[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7,(0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