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宁波. 樟子松人工林结构动态及生物量的研究[D]. 东北林业大学, 2007,(06) .
[2] 贾炜玮. 樟子松人工林枝条生长及节子大小预测模型的研究[D]. 东北林业大学, 2006,(10) .
[3] 龙飞. 厚朴资源综合利用研究[D].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6,(12) .
[4] 方升佐. 经营措施对辐射松及杨树人工林长期立地生产力的影响[D]. 南京林业大学, 2005,(08) .
[5] 刘晓丽. 人工林尾巨桉生长应变与木材性质关系及高生长应变形成机理的研究[D].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5,(08) .
[6] 马友平.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结构与生长量预测研究[D]. 北京林业大学, 2007,(03) .
[7] 方晰. 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贮量与碳平衡的研究[D]. 中南林学院, 2005,(06) .
[8] 任谊群. 基于GIS和ANN的时空相关单木生长模型研究[D]. 北京林业大学, 2007,(04) .
[9] 易志军. 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中林木生长、养分平衡与地力维护研究[D]. 中南林学院, 2002,(02) .
[10] 谷思玉. 红松人工林土壤肥力的研究[D]. 东北林业大学, 200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