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胡建明. 氰类化合物在过渡金属表面吸附反应的密度泛函研究[D]. 福州大学, 2005,(02)
.
[2] 刘新. 金属熔化过程与表面吸附的计算化学研究[D]. 大连理工大学, 2006,(08)
.
[3] 王文峰. NiO固体及表面吸附反应电子结构的密度泛函研究[D]. 福州大学, 2005,(08)
.
[4] 傅惠. 金属和氧化物催化剂表面的吸附和氧化脱氢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D]. 复旦大学, 2007,(02)
.
[5] 肖海燕. 原子和分子在Rh(111)表面吸附行为的周期性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 四川大学, 2005,(02)
.
[6] 殷开梁. 分子动力学模拟的若干基础应用和理论[D]. 浙江大学, 2006,(08)
.
[7] 刘宏伟. 高分子材料表面修饰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D]. 北京化工大学, 2007,(06)
.
[8] 丁开宁. 金属修饰TiO_2(110)表面的电子结构和表面态的理论研究[D]. 福州大学, 2005,(08)
.
[9] 曹晓荣. 水溶性高分子表面活性剂聚集行为[D]. 山东大学, 2007,(03)
.
[10] 黄甜. 金属及氧化物表面分子吸附体系的扫描隧道显微术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7,(0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