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成大荣. 断奶仔猪源大肠杆菌毒力因子的分子流行病学及F18菌毛部分特性的研究[D]. 扬州大学, 2005,(05)
.
[2] 徐建生. 猪水肿病毒素保护性抗原的菌体表面表达及其黏膜免疫反应[D]. 扬州大学, 2004,(01)
.
[3] 卫广森. 新生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K_(88)ac-ST_1-LT_B三价基因工程灭活疫苗的研究与应用[D]. 南京农业大学, 2005,(02)
.
[4] 董世山. 中药对仔猪腹泻的防治作用及其机理研究[D].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7,(05)
.
[5] 高崧. 我国部分地区禽大肠杆菌病流行病学、免疫保护机理和与低致病禽流感病毒的致病协同[D]. 扬州大学, 2002,(01)
.
[6] 刘国平. 猪水肿病基因工程亚单位菌苗及F18~+E. coli的病原学研究[D]. 华中农业大学, 2008,(02)
.
[7] 徐如海. 猪MHC和转铁蛋白多态性与仔猪大肠杆菌K88腹泻关系的研究[D]. 中国农业大学, 2004,(03)
.
[8] 王劼. 猪源肠毒素大肠杆菌K88ac和F18ac菌毛蛋白基因的表达及其在卵黄抗体生产中的应用[D]. 华中农业大学, 2011,(03)
.
[9] 衣洪岩. 大肠杆菌O157:H7分子检测方法及部分耐药基因标识研究[D]. 吉林大学, 2005,(06)
.
[10] 严亚贤. 大肠杆菌VT噬菌体的特征及其受体研究[D]. 南京农业大学, 2004,(0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