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俊环. 葡萄幼苗与果实对温度逆境的交叉适应性及其细胞学机制研究[D]. 中国农业大学, 2005,(05) .
[2] 汪斌. 水稻耐盐性和叶绿素含量的遗传剖析[D]. 福建农林大学, 2002,(02) .
[3] 魏国强. 硅提高黄瓜白粉病抗性和耐盐性的生理机制研究[D]. 浙江大学, 2004,(03) .
[4] 何培青. 番茄叶挥发性物质对壳寡糖等诱导子响应特点的研究[D]. 中国海洋大学, 2005,(02) .
[5] 谭兴和. 冷热处理降低柰李冷害的机理研究[D]. 湖南农业大学, 2005,(02) .
[6] 赵宝玉. 疯草(甘肃棘豆)生物碱系统分析及其毒性的比较病理学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2,(01) .
[7] 曲桂芹. 白桦热激反应的分子生态学研究[D]. 东北林业大学, 2002,(01) .
[8] 刘淑云. 不同施肥制度对夏玉米产量与品质形成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D]. 山东农业大学, 2005,(07) .
[9] 邵艳军. 高粱、玉米苗期抗旱生理与分子机制的比较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6,(02) .
[10] 严顺平. 水稻响应盐胁迫和低温胁迫的蛋白质组研究[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2006,(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