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宋林霞. 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G蛋白及CaM相互作用的新蛋白[D]. 河北师范大学, 2003,(04) .
[2] 宋春娇. 酵母双杂交的方法寻找erbin的相互作用蛋白及其相互作用的生理功能初步研究[D].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11,(04) .
[3] 王玮. 高通量酵母双杂交平台的建立及其在蛋白质相互作用组学当中的应用[D]. 复旦大学, 2008,(06) .
[4] 刘秀杰. 酵母双杂交筛选Nogo-66的结合分子及功能研究[D]. 第二军医大学, 2006,(09) .
[5] 王俊杰. 肌球蛋白X在GnRH神经细胞迁移中的作用[D]. 东北师范大学, 2009,(11) .
[6] 曹炜. Split-ubiquitin膜蛋白酵母双杂交系统的构建及其应用[D]. 复旦大学, 2009,(05) .
[7] 鲁宁. 应用酵母双杂交和酵母三杂交系统研究G蛋白信号传导通路中的相关蛋白因子[D].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6,(11) .
[8] 张国寿. 酵母双杂交筛选与TCTP相互作用的蛋白及其功能的研究[D]. 福建医科大学, 2011,(09) .
[9] 叶晓霞. 人类新基因pp5644的功能研究以及酵母双杂交载体的改造与文库构建[D]. 复旦大学, 2007,(02) .
[10] 才迎. 1. 人睾丸特异核孔蛋白BS-63的功能研究 2. 应用酵母双杂交寻找HSD-1编码蛋白(hSMP-1)的结合物[D].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6,(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