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孟庆瑞. 杏花器官霜冻害生理机制研究[D]. 河北农业大学, 2010,(02) .
[2] 魏安智. 仁用杏抗寒机理研究与抗寒物质筛选[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06) .
[3] 王萍. 仁用杏‘围选1号’花期低温适应机制研究[D]. 河北农业大学, 2013,(05) .
[4] 时朝. 北京地区桂花引种评价及抗寒生理生化研究[D]. 北京林业大学, 2010,(09) .
[5] 郁万文. 银杏抗寒机理及种质资源抗寒性评定的初步研究[D]. 南京林业大学, 2008,(10) .
[6] 于晶. 寒地冬小麦东农冬麦1号抗寒机理研究[D]. 东北农业大学, 2010,(02) .
[7] 孙学成. 钼提高冬小麦抗寒力的生理基础及分子机制[D]. 华中农业大学, 2010,(07) .
[8] 姚增玉. 山杏种皮黑色素提取及其性质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06) .
[9] 张建秋. 耐寒、耐旱桑树新品种—向海桑1号的选择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D]. 北京林业大学, 2007,(03) .
[10] 姚延梼. 华北落叶松营养元素及酶活性与抗逆性研究[D]. 北京林业大学, 2007,(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