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梁太波. 土壤质地与供氮水平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D]. 山东农业大学, 2009,(02) .
[2] 王瑾. 小麦穗粒数及相关性状的QTL分析[D]. 河北农业大学, 2008,(08) .
[3] 杨敏娜. 几个小麦重要抗源品种(系)抗条锈病基因的遗传分析与分子作图[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11) .
[4] 窦秉德. 小麦种间、品种间杂种优势的表现及其激素生理基础[D]. 中国农业大学, 2006,(11) .
[5] 严建兵. 玉米杂种优势遗传基础及玉米与水稻比较基因组研究[D]. 华中农业大学, 2006,(11) .
[6] 王淑芬. 心里美萝卜色素合成规律研究及萝卜花青素调节基因的克隆[D]. 山东农业大学, 2006,(12) .
[7] 郑雷英. 理化诱变水稻突变体库的构建及水稻簇生穗突变体-Cl的形态和定位分析[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2006,(11) .
[8] 袁莉民. 稻米形成的形态与生理及调控[D]. 扬州大学, 2007,(04) .
[9] 李余生. 水稻产量构成及产量相关性状遗传分析和一个穗发育相关基因的克隆[D]. 南京农业大学, 2006,(12) .
[10] 黄金霞. 圆叶牵牛花青素代谢途径的基因型变异与花色变异的进化生物学研究[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 2007,(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