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红艳. 水稻水孔蛋白与钾通道协同调控及参与种子萌发[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2006,(10) .
[2] 闫兴富. 望天树和绒毛番龙眼的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其生境选择特征[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2006,(10) .
[3] 张红香. 种子发芽生态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08,(11) .
[4] 阮松林. 种子引发和包衣对水稻种子发芽和幼苗耐逆性的生理效应[D]. 浙江大学, 2002,(01) .
[5] 张华. 外源一氧化氮促进小麦种子萌发及其信号作用机制研究[D]. 南京农业大学, 2005,(05) .
[6] 王彦荣. 牧草种子劣变的膜损伤及其检测与调控[D]. 南京农业大学, 2004,(04) .
[7] 胡小荣. 几种农作物超干种子保存、生理生化机理和遗传稳定性研究[D]. 中国农业大学, 2005,(04) .
[8] 阮海华. 一氧化氮提高小麦幼苗耐盐性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 南京农业大学, 2004,(04) .
[9] 陈红歌. 野油菜黄单胞菌α-淀粉酶性质及其体外定向进化研究[D]. 南京农业大学, 2005,(05) .
[10] 丁峰山. 明清性爱小说的文学观照及文化阐释[D]. 福建师范大学, 2005,(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