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张海伟. 甘蓝型油菜磷高效的生理机制研究[D]. 华中农业大学, 2011,(10)
.
[2] 林海建. 玉米根系低磷胁迫响应分子机理的初步研究[D]. 四川农业大学, 2010,(12)
.
[3] 李坤朋. 不同基因型玉米对磷胁迫的反应及根系蛋白质组学研究[D]. 山东大学, 2007,(03)
.
[4] 李永夫. 水稻适应低磷胁迫的营养生理机理研究[D]. 浙江大学, 2006,(09)
.
[5] 郭玉春. 不同基因型水稻对低磷胁迫的响应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 福建农林大学, 2005,(07)
.
[6] 杨美. 甘蓝型油菜根系形态对低磷胁迫的反应及其QTL分析[D]. 华中农业大学, 2011,(05)
.
[7] 黄青. 玉米应答低磷胁迫的消减文库构建及部分EST序列分析[D]. 四川农业大学, 2010,(12)
.
[8] 韩胜芳. 水稻磷素吸收的生理和分子基础研究[D]. 河北农业大学, 2010,(01)
.
[9] 吴鹏飞. P高效利用杉木无性系适应环境磷胁迫的机制研究[D]. 福建农林大学, 2009,(11)
.
[10] 章爱群. 玉米对磷铝耦合胁迫的基因型差异及有机酸对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影响[D]. 华中农业大学, 2009,(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