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谷艳芳. 不同水分处理下冬小麦光合产物分配格局、过程及调控机制的研究[D]. 河南大学, 2008,(09)
.
[2] 陈晓远. 土壤水变动与冬小麦根、冠生长及其相互关系研究[D].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7,(05)
.
[3] 王小燕. 施氮量和土壤水分对小麦碳氮代谢和产量与品质形成的影响[D]. 山东农业大学, 2006,(12)
.
[4] 丁莉. 玉米品种更替中光合效率与产量提高的生理生态机制[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 2006,(06)
.
[5] 赵丽英. 小麦对水分亏缺的阶段性反应及其机制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05)
.
[6] 张治川. 提高作物水分生产率技术集成研究[D]. 武汉大学, 2006,(05)
.
[7] 谢祝捷. 土壤水分胁迫对小麦籽粒品质形成的影响及激素调控研究[D]. 南京农业大学, 2003,(04)
.
[8] 刘海龙. 作物生产系统水分和氮素管理的DSSAT模型模拟与评价[D].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10)
.
[9] 党红凯. 小麦/玉米不同复合群体对光合器官生态生理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D]. 河北农业大学, 2011,(0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