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薛立军. 人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制备和研究[D]. 第一军医大学, 2008,(02)
.
[2] 王海椒. 生产性粉尘对工人健康的影响及Th1/Th2失衡在尘肺发病中的作用[D]. 华中科技大学, 2010,(11)
.
[3] 詹灿阳. 早期宫内感染对肺发育的影响及可能机制[D]. 浙江大学, 2010,(09)
.
[4] 党军. TGFβ_1、NO、双肺血流及DVHS变化与放射性肺损伤相关关系研究[D]. 中国医科大学, 2011,(11)
.
[5] 徐若冰. DAL-1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侵袭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初步研究[D]. 南方医科大学, 2009,(05)
.
[6] 张雪梅.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分泌性磷脂酶A_2-Ⅱ在急性胰腺炎肺损伤中的作用及清胰汤干预机制的实验研究[D]. 大连医科大学, 2009,(02)
.
[7] 王哲. 肺气虚证模型大鼠肺、肾组织AQPs表达及其影响机制研究[D].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07,(06)
.
[8] 郭琳瑛. 肺表面活性物质对大鼠肺内源性急性肺损伤疗效的实验研究[D].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6,(11)
.
[9] 张颖颖. 高含量磷脂酰胆碱制备方法研究[D]. 浙江大学, 2006,(07)
.
[10] 姚武. 尘肺病相关基因筛选研究[D]. 四川大学, 2006,(01)
.
|